找到相关内容88篇,用时2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茶·生活禅

    是一种愿景:人无贵贱,谁都有分,都可以喝好茶。林语堂对茶味是捕捉性质的:“最好的茶有一种回味,这要在最后的半分钟,到茶的化学成分和唾液发生作用的时候,才能赶到。”从低级要求的解渴到高级要求的解忧,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1681404.html
  • 牟宗三 :中国哲学十九讲──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之问题(四)

    的责任。人的生命当由自然生命反上来,不能完全放肆。林语堂曾说:“中世纪的文明是拘束的文明,近代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。”这里所谓解放,就是放肆。中世纪的人坐要正襟危坐,出门要整齐衣冠等,就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仍是如此。这些是拘束,也是规矩,现在都没有了,这就是林语堂所谓的解放。现代人讲究的生活的舒适,起初松一些未尝不可,拘束太甚当然令人讨厌。但一松就顺著松下去,一开端就成为生命的放肆,将所有的拘束都解开,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141188.html
  • 关于“儒、佛、道三教关系”的再认识

    护守民族心灵的历史重负。正如林语堂所言:“如把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的涵义,一个代表消极的人生观,一个代表积极的人生观,那么,我相信这两种哲学不仅中国人有之,而也是人类天性所固有的东西。我们大家都是生就一半道家主义,一半儒家主义。”(注:林语堂:《人生的艺术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。)(P109)所谓与生俱来就是“一半道家主义,一半儒家主义”者,已然表明“儒道互补”这一内在超越性的精神生存模式有着...

    李承贵,杨海文,白欲晓,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952028.html
  • 红楼题名通解之“情僧录”——兼论《红楼梦》与佛教

    儒道。其所以俗者,乃其所以有实际也。   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周汝昌写《红楼梦新证》时,已经皈依马列主义,有了初步的无产阶级思想,极力鼓吹反封建反礼教。而林语堂《平心论高鹗》曾产生疑惑:“奇怪的,...一拜才舍得走的情景。未知曹雪芹在已经爬上代表被压迫阶级反对礼教的立场上,应否鼻子里哼一声,骂周辑堂为‘败类’的‘家伙’否?”周汝昌当然不会,所谓“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”。周汝昌曾控诉林语堂“辱及”其父母...

    通灵唯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960076.html
  • 牟钟鉴谈“读经”

    。阴阳是一对基本矛盾。中国文化有儒有道,就是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。近代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魏源。他讲,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。后来是林语堂林语堂讲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,缺一不可。冯先生在《新原道》一书中...

    牟钟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666821.html
  •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

    王学信   25年前,南先生大声疾呼  回归传统,王财贵博士敢为人先  南先生热诚推展“儿童中国文化导读”活动  江主席热情呼唤:学一点古典诗文  一份引人瞩目的科学实验报告  并非结束的结束语   当我们的后代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,从小浸淫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、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,与圣贤为友,与经典同行。我们当然并不奢望未来的他们人人都成为鲁迅、陈寅恪、林语堂、老舍,抑或钱学森、杨振宁、李政道...

    王学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3844938.html
  • 谈中国佛教造像中的庄严

    可说了。记得幽默大师林语堂前贤,曾于他的文章中提到“外国人评中国人物画是千人一面,身如蕃薯”。这句话压在我心中很久了,当时我曾想到我们的人物面相确是如此。但这并不是我们文化艺术中的缺点,当时我直觉到,...

    董梦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2055141.html
  • 慈悲博爱

    不着相而弘扬佛法,是何等的伟大!  我记得林语堂先生在从现代欧美思想上来谈佛教一文中说:“逃避现实,而出世者,不是伟大;不避现实,而入世者,才是伟大。”贵社同寅,现居士身,出钱出力,修学佛法,弘扬佛法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759533.html
  • 谈中国佛教造像中的庄严美

    美”,外国人又有话可说了。记得幽默大师林语堂前贤,曾于他的文章中提到“外国人评中国人物画是千人一面,身如蕃薯”。这句话压在我心中很久了,当时我曾想到我们的人物面相确是如此。但这并不是我们文化艺术中的...

    董梦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4861124.html
  • 胎儿生命权之伦理观──佛教和天主教与科技之比较研究

    ,《弘誓》67。P6-15。  林崇安(1994),《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》。台北:慧炬。  林语堂(1991),《信仰之旅》。台北:道声。  金易明 (2002) ,〈佛陀的本怀与现实中的佛教〉,《...

    朱凯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763195.html